话说中秋•月饼

发布时间:2022-09-19 16:13:49 点击量:0

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又到了,今年的中秋节是在仙女山镇芳草地过的,八月十五晚上吃完饺子和月饼,一大家子便来到芳草地绿野公园赏月,登上最高点,四周没有树木遮挡,只见一轮又大又圆的明月悬挂在空中,皎洁的月光如流水一般泻在我们脸上和地上,惹得赏月的人们啧啧称叹。

月圆中秋让我忆起了关于中秋和月饼的典故,“中秋”一词,最早见于《周记》,即农历八月十五日,因居一年秋季之中,故称“中秋”。中秋月饼又叫胡饼、宫饼、月团、丰收饼、团圆饼等,原是古代中秋时节 祭拜月神使用的供品。其源头让人扑朔迷离。三千年前的殷周时代,江浙民间就有为纪念太师闻仲而精心制作的边薄心厚的太师饼,月饼源自太师饼,是其一。汉代张骞出使西域,引回胡桃、芝麻等,引入以胡桃仁为馅的圆形胡饼,被称为圆饼,月饼源自“胡饼”是其二。孰是孰非,难以定论,其他的多是民间夜话。

《唐书•太宗纪》说:“八月十五,中秋节”。在唐朝初年,中秋节已是固定节日。吃月饼,最早记载是唐高宗李渊轶事。大将李靖出征匈奴,八月十五凯旋而归。李渊办庆功宴,恰有个吐蕃商人进献胡饼。在夜宴上,李渊很高兴,一手拿装饰华美的圆饼,一手指着当空皎白的圆月,对群臣大声说“应将胡饼邀蟾蜍”。随后,分赏群臣,同庆胜利,共祝团圆。

“月饼”一词,最早见于南宋吴自牧的《梦梁录》。《梦梁录》记载的是北宋之事,吃月饼习俗在北宋已普遍出现。苏东坡诗云:“小饼如嚼月,中有稣和饴”。但月饼作为一种美食并同中秋节直接联系起来,见于南宋周密《武林旧事•蒸作饮食》:“以月饼相馈,取中秋团圆之意”。南宋时期,中秋节吃月饼更普遍,制作技艺日趋精良。

吃月饼,在中秋节民间普及,始于元末农民起义。元朝末年蒙古贵族为巩固其统治,不准民间使用铁制武器,规定十家合用一把菜刀,老百姓对此恨之入骨,高邮义士张士诚在中秋节前安排亲信向百姓送月饼,并在月饼内夹一张号召推翻元朝暴政的纸条,约定在中秋晚上各地同时起义。中秋之夜,家家瓣开月饼看见传单,便纷纷赶往指定地点,起义反抗元朝暴政。由此,纪念抗元胜利,以月饼馈赠亲友,中秋节吃月饼成为了中秋节的民间习俗。

中秋节名为“团圆节”,见于明代刘侗、于栾合著的《帝京景物略》:“八月十五祭月,其祭果饼必圆。分瓜必牙错,瓣刻如莲花----有妇归宁者,是日必返夫家,曰团圆节也”。明代田汝成《西湖游览志余》也说“八月十五谓之中秋,民间又以月饼相馈,取团圆之义”。

到清代,中秋吃月饼成为一种时尚,制作技巧越来越高超。袁牧《随圆食单》介绍:“酥皮月饼以松仁、核桃仁、瓜子仁和冰糖、猪油作馅,食之不觉甜而香松柔腻,迥异寻常”。诗人袁景澜《咏月饼诗》写到:“……入厨光夺霜,蒸釜气流液。揉搓细面尘,点缀胭脂迹,节物无容忽……儿女坐团圆,杯盘散狼藉。”

而今,月饼制作更是精美,品种繁多,每到中秋节家人团聚,都要吃月饼,以示“团圆”。真是天上月圆,人间月饼, 寓意中华儿女吉祥、圆满之拳拳心愿,体现伟大祖国和平、富庶之繁荣昌盛。

(集团安全环保维稳管理部 余忠)


上一篇:

为女性喝彩

下一篇:

抗疫书法作品
CopyRight © 2021 重庆市城市建设投资(集团)有限公司. 重庆城投 重庆城投集团

渝ICP备16013690号 渝公网安备:50010502001695号